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杨思霞)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:辗转反侧、难以入睡?多梦易醒、精神疲倦?随着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的压力增大,失眠成为常见问题。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间活动,还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。此外,失眠还与情绪障碍如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,严重损害身心健康。
失眠在中医称为“不寐”,正常的睡眠依赖于“阴平阳秘”,脏腑调和,气血充沛,阳入于阴,阴阳交合进入睡眠。若心火炽盛,肝郁化火,痰热内扰,则心神不宁,或心脾两虚,心虚胆怯,阴虚火旺,心神失养,阴阳失交,则发为不寐。
中医注重“一人一方”,根据体质和证型辩证选方用药,比如:交泰丸合孔圣枕中丹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,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引起的失眠,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治疗心胆气虚引起的失眠等等,但中医一定要把脉,望闻问切四诊合参。
内服方药可汤液、可膏方等,膏方具有精制、缓和、滋补、方便等特点,尤其适宜患者睡前服用,而中药足浴方疏经通络,亦有助于睡眠。杨尚真中医临床工作室率先在全市开展中医睡眠门诊,已有3年,通过中药、脐灸、贴敷、泡脚等多种中医药特色手段调治失眠。
中医日常养生调理不容忽视:
1.起居有常。春夏季夜卧早起,夜卧不晚于子时,子时一阳生,建议在子时前或子时睡眠。此时阴阳大会,水火交泰之际,称为“合阴”,正所谓“曰入阳尽而阴受气,夜半而大会,万民皆卧,命曰合阴。”阳主动,阴主静,此时最需要安静。因此,子时睡眠效果最好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秋季早卧早起,冬季早卧晚起。午睡30分钟为宜。
2.饮食有节。清淡饮食为宜,不宜过饱、过晚,否则“胃不和卧不安”;忌用浓茶、咖啡、酒之类的饮料。
3.环境调和。卧室避光避声,室内悬挂芳香类中药有镇静催眠的作用,可改善睡眠、调节负性情绪。
4.动静结合。适量运动可以调节人体交感、副交感神经,愉悦身心,促进睡眠。根据个人情况,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跑步、球类运动、游泳、跳舞等。睡前3小时忌剧烈运动。
5.情志调理。恬淡虚无、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、病安从来。
责编:周玉意
一审:曾金春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